玛瑞欧教育官网-对外汉语教师培训,IMCPI国际汉语教师认证考试中心,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考试辅导中心
电话咨询:4007 200 200
中国节日文化走进中文课堂

本文标签:国际汉语教师

每逢佳节,不少国际汉语教师及志愿者都会以此为契机开展主题中文课,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语言和文化知识,满足学生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教师们是如何将节日教学引入中文课堂的,希望能对更多人有所启发~

 

中文教学,让学生掌握节日语言知识

 

“开设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课程时,老师不应只依赖教材,而是需要帮助学生真正感知、体悟中华文化。”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国际中文教师彭莺认为,在字、词、句和小语段的教学中都可以加入文化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字词的含义。

 

 

比如元宵节主题中,彭莺就在教授了“福”字的音、形、义,并让学生进行组词和造句后,给学生分发了红色的“福”字剪纸。五花八门的“福”字令大家爱不释手,教室里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息。

 

接着,彭莺把“福”字翻转过来,将字拓展成了一个小句——“福”倒了,还在“倒”字上标上拼音,让学生们齐声朗读。学生马上领悟了——原来中国人喜欢用谐音来讨口彩。这一发现令他们兴奋不已。

 

“传统节日教学其实是一门交叉性较强的综合课,语言和文化的镶嵌,主题文化和散发性边缘文化的整合,中外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使得学生在掌握特定中文的同时,又真实触碰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彭莺表示。

 

精彩活动,让学生体验节日文化内涵

 

为了让学生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增强文化体验,国际中文教师们费了不少心思。包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精彩纷呈的教学活动让各国中文学员在海外也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息。

 

在美国麦瑞丁威尔中学(Meridianville Middle School),中文班的学员们在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带领下,学习了元宵节有关的中文用语和习俗,一同了解了制作汤圆的材料和步骤,并纷纷动手做起来,课堂上欢声笑语一片。

 

 

“元宵节,又称元夕、上元节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这一天,人们会在晚上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等,庆祝这一节日。”在卢旺达,国际中文教师将元宵节的历史向学生们娓娓道来。

 

现场还布置了带有字谜的花灯。教师们在选取字谜时可谓费劲心思,既不能太难,还要关联到学生们所学的中文知识,内容更是涉及汉字、成语、文化民俗等各个方面。

 

有学生表示,“活动太有趣了!我们不仅学习了元宵节的用语和习俗,还深入了解了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感受到了节日的魅力,我们非常喜欢。”

 

 

在保加利亚,国际汉语教师向学生们介绍了元宵节的由来及风俗,并指导学生们一边制作灯笼,一边练习学过的中文。灯笼做好后,学生们把自己创作的灯谜写好放进灯笼里。

 

这些灯谜既有传统的汉字字谜,也有改良版的脑筋急转弯,还有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提出的小问题,现场气氛十分热闹。

 

 

在格鲁吉亚、泰国等地,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还和学生们一同开展了元宵节文化知识竞赛、手绘福娃等活动,受到了学员们的热烈欢迎。

 

传递情感,节日教学应不断创新

 

节庆文化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在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教授王春辉看来,在人类相互交流、文明互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节日在不同层面、以各种形式传递着跨越国界、跨越文化的情感。

 

 

他认为,海外中文教师在节日教学时,在呈现传统的同时应更多注重节日形式和内容在当代的与时俱进,要更多地展示传统在与现代相碰撞时,所迸发出的创新力量。

 

与此同时,还应适当提升节日的本地化特征,在保持节日核心内涵的同时,加入当地民众的创意,用当地民众听得懂、看得明又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展示,让世界各国爱好中华文化的民众讲述自己的中华传统节日故事。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嫌侵权请联系处理

想了解更多教老外学中文的信息,可直接拨打:400-200-200

想要体验玛瑞欧课程?立即咨询我们的课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