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瑞欧教育官网-对外汉语教师培训,IMCPI国际汉语教师认证考试中心,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考试辅导中心
电话咨询:4007 200 200
中文何以进一步成为国际公共产品

本文标签:学习中文   国际中文教育

人民网 | 中文何以进一步成为国际公共产品(中国有必要为各国民众学习中文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推动中文的国际有效供给。)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随着中国不断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文作为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语言资源和外在表现,日益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载体。当前,发展国际中文教育,推动中文进一步成为国际公共产品,对于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推动中文成为国际公共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淮南子·本经训》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联合国将农历二十四节气之“谷雨”定为联合国中文日,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的贡献。以汉字为书写载体的中文为中华文明传承做出了不朽的功绩,既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中文在联合国工作语言中地位不断上升。中文在联合国工作语言中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1945年,中国人把汉字留在《联合国宪章》签署区的第一行,宣告了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主义机制的决心。但是,那段时期由于中国刚从抗战的硝烟中走出,国家贫穷落后,中文虽然作为联合国正式语言之一,但地位并不高。这种情况自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后开始发生改变,在中国代表团多次呼吁和倡导下,1973年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八届会议通过了第3189号决议,决定把中文列为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工作语言,自此中文才获得了和其他正式语言同等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文在联合国受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中文输入系统的不断完善,中文在联合国的地位获得了质的飞跃。近几年来,联合国相继开通了多个中文社交媒体账号,吸引不少关注。中文见证了联合国成立的历史性时刻,见证了中国参与联合国事务的历史进程。中文的运用保障了联合国工作的有效开展,增进了中国人民和中文使用者对联合国的了解。

 

国际中文教育是构建中国国际传播体系的关键依托。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70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外国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2000万,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的人数接近2亿。一方面,在世界各国,学习中文、留学中国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青年的人生选择。汉语水平考试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来中国留学并且实现梦想的机会。另一方面,中文对职业发展的帮助也激发了更多人学习中文的热情。随着中国与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学习中文无疑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自身生活水平。一般而言,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以语通心,语言是促进民心相知相通、文明交流互鉴,以及弥平发展鸿沟、达成情感共鸣、实现发展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国际中文教育在当今时代的发展方兴未艾,是构建中国国际传播体系的关键依托。

 

中文有效供给提升全球治理体系效能。中文有效供给是全球治理的公共需求。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全球性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治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进一步凸显。然而,现存的全球治理体系缺乏稳定性,表现出严重的碎片化、低效率等症候,无法有效应对和处理全球性问题。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全球治理效力的提升需要中国提供更多物质性、理念性和制度性的国际公共产品,有助于其他国家更好了解和借鉴中国实践、中国经验。在此背景下,中文不仅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认知和理解中国所提供的各类国际公共产品的途径,而且其自身也因进入了多国的国民教育体系和国际交往需求,正在成为一种国际公共产品。深植在中华文化中、通过中文表现出来的“和合”传统思想精髓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为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变革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因此,向国际社会供给中文公共产品,有助于世界各国了解并分享中国智慧,从而有效提升全球治理体系效能。

 

加快推进中文成为国际公共产品的路径

 

平衡全球中文学习供给与需求。个性化、差异化和多样化的语言学习需求与日俱增,对国际中文教育的理念、产品、发展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市场供需角度来讲,学习者对中文学习的需求不断上升且差异化明显,而中文资源的供给不充分不平衡。国际中文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应当进行市场细分,提高供给数量、提升供给质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全球中文学习需求,解决供需矛盾失衡的问题。因此,需要持续推动“三教”体系改革:教师专业化、教法多元化、教材差异化,满足不同汉语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笔者认为,大致可以从三个“充分利用”方面着手:第一,充分利用“全球中文学习平台”等线上智能语言学习平台,实现个体学习效用最大化;第二,充分利用社交媒体、汉语学习类APP、流媒体平台、门户网站等,构建全球中文学习以及中华文化传播矩阵,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语言学习环境;第三,充分利用语言数据库,例如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CCL语料库”等中文语料检索数据库,实现对真实语言使用状况的把握。

 

完善中文产业发展体系和机制。当下,为了更快将中文打造成国际公共产品,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机遇或选择就是,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产业化发展。完善中文产业的发展体系和机制,促进优质资源整合、核心要素流通,加快形成以中文语言为内容或加工处理对象的中文产业形态。在数字经济如火如荼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构建以实体机构为主、以网络在线教育等为辅的“实体+数字”产业发展模式。另外,在自然语言处理成为人工智能核心领域之一的背景下,语言与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但是,由于数据和算力的缺乏,特别是相较英文标准下的中文开源数据集的匮乏,成为制约中文信息处理领域发展的瓶颈。因此,可以发挥产业协同作用,通过共建中文自然语言处理数据及算力支持、中文语言人工智能等服务和技术,推动中文在互联网、金融、医疗、教育等诸多领域发挥作用,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

 

培养“一带一路”中文专业人才。随着“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合作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很多共建国家对于既精通语言,又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逐渐上升。作为中国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中国有必要为各国民众学习中文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推动中文的国际有效供给。为此,需要加大培养“中文+专业”人才,促进中文教育为其他产业赋能,助力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发展的案例和项目,高质量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例如,在沿线国家建立“中文+职业”或“中文+职业技能培训”的培养模式,包括中文+航空、铁路、农业、商贸、旅游等,实实在在立足于当地需求,为实现互联互通提供便利。实践表明,此举不仅为当地中文学员扩大了就业渠道,也为增进各国语言文化交流发挥了独特作用。(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来源:人民网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嫌侵权请联系处理

想了解更多教老外学中文的信息,可直接拨打:400-200-200

想要体验玛瑞欧课程?立即咨询我们的课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