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瑞欧教育官网-对外汉语教师培训,IMCPI国际汉语教师认证考试中心,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考试辅导中心
电话咨询:4007 200 200

赴加拿大对外汉语教师

   几千年来,中国人识字是没有辅助工具的,直到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注音符号后,各种为汉字注音的“小拐棍”应运而生。现在,汉语拼音系统已作为佼佼者为世界所接受,包括海外中文教学,拼音也用得越来越普遍。

  与此同时,人们也听到了一种非常强烈的反对声。前几年,在北美华人教育研究协会第三届年会上,美国一位姓马的校长就汉语拼音和海外华裔儿童中文教学问题作了阐述。他的主要观点是:“汉字不应当通过汉语拼音来启蒙”、“汉语拼音被放到了很不适当的地位,成为儿童学习汉字的障碍”。这是笔者这些年来在同类文章中所见到的比较有深度的论文,笔者愿意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首先,笔者同意海外儿童初期学习汉字不应用拼音来启蒙的基本观点,因为汉字和拼音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前者是文字,是形、义、音合为一体的文字;后者是符号,只是记录声音的符号。拼音作为工具,告诉你怎么念这个汉字,如此而已。

  很多学校在教学中过分强调甚至依赖拼音是非常有害的。尤其是课文,千篇一律地以“汉字在下,拼音在上”的形式出现,对孩子认读汉字非但没有一点帮助,反而增加了他们对拼音的依赖,大大减慢了学习汉字的速度,造成从意识上对汉字的隔膜。

  正因为汉字有形、义、音的特点,所以在滔滔翻滚的历史长河中,在数千年惊心动魄的改朝换代中巍然屹立,没有被改变、没有被同化、没有被取代。相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各个领域的学者对汉字进行科学研究,得出了喜人的结论。美国人口学家指出:“汉字具有西方拼音文字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日本石井勋博士搞了30年汉字研究,他说:“日本幼儿从三、四、五岁开始学习汉字,智商可分别达到130,125和115”。香港已故著名学者安子介认为“汉字是中国第五大发明”,因为“汉字是拼形文字,能使人引起联想,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

了解上海外籍人士学习汉语的急迫需求,欢迎致电:4007-200-200

  我们看到“明”,想起“太阳(日)和月亮(月)”;我们看见“休”,知道一个“人”在“树旁(木)”休息;我们看到“娶”字,联想起一个男人把“女”人“取”回家;我们见到“好”,明白一个家里有“子女(子)”和“女人”就是好;我们见到“家”,了解到古代人认为在屋檐下有一口“猪”才算一个完美的家;我们读到“嫉妒”二字,明白了古代人认为女人心胸狭窄的偏见。我们可以用汉字讲出一个个动听的故事,我们可以从汉字中看到一幅幅图画,

  我们还可以从汉字中引出它的由来。王安石脍炙人口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让我们看到江南的春景。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字能够像汉字那样让人看到图画,使人产生联想呢?拼音是绝对做不到也取代不了的。所以,汉字认读应该从形、义入手,加上有效的教学手段(没有有效的教学方法也达不到阅读的目的)才能让海外学生真正领悟到汉字伟大的魅力。

  海外中文教学,不论是对成人或是儿童,都似乎给人以“难”的感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汉字笔画多、笔画相近。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笼统的看法,或者说是因为不了解汉字教学而引起的误解。毫无疑问,从书写角度来看,汉字确实很难。但汉字认读完全不同于书写,它不但上手快,也容易记忆。汉字书写和汉字认读的区别除了因为前者是“输出”,后者是“输入”外,还因为认读不需要像书写那样对每个汉字的笔画有那么严格的要求,书写汉字少一划,错一个点,放错一个位置都是不允许的;书写汉字还要有一定的笔顺,前后左右,上下里外不可随心所欲;书写汉字还特别讲究部首,那是汉字的“命根子”。然而认读却简单得多,提高阅读技能,说到底就是六个字,那就是“多读——读多——多读”。唯有“多读”才能“读多”;唯有“读多”才能“多读”。俗话说“熟能生巧”,运用在阅读上也是这个道理。一个生字、一个词汇只有在反复认读中才能记住。再说,阅读时即使不认识某个字,但在一定的语境中,常常是可以猜出它的意思的,书写是很难靠上下文来“猜成”的,不会写的字在清楚的语境里还是不会写。

  用拼音来帮助记忆、认读汉字是既费时又费力的方法,实在不可取。笔者在海外20多年中文教学中,不论是对成人(外国学生)或儿童(华裔子女),采用的都是直接认读法,效果很好。拿现在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汉语培训中心一年级阅读为零起点的14个孩子为例,他们在经过5个月每周两个半小时的学习后,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由学过的字重新编写的字数200个以内的小故事,阅读速度平均为两分半钟,阅读理解正确率为90%以上。有高度理解能力的成人阅读速度就更快了(加拿大外交官经过两年中文全职训练后能看人民日报的一般性文章)。

 了解“教老外学中文”的价值和乐趣,欢迎致电:4007-200-200

  那位马校长主张在儿童学到七、八百个汉字后再插入拼音。笔者不赞成“拼音”加“汉字”的编排方式,并不等于认同马校长对拼音在儿童初期阶段所起作用全盘否定的观点。拼音是发音的工具,问题是你怎么使用这个工具,如何合理地安排拼音和认读的关系。在编写教材时,我们应当清楚地知道,哪些不应该有拼音,哪些还少不了拼音。

  笔者认为,课文不应该有拼音标注。现在市场上买得到的中文教材几乎千篇一律地都在汉字上标注拼音,笔者目前使用的由暨大编写的《中文》从第一册到第四册的近百篇课文、阅读课文都是用拼音标注的。这四册课本快一点的可望在两年半内学完,慢一点的大约要3年。这就是说,学生学了两、三年的中文还不能独立地认读汉字,仍然要靠拼音这根拐棍。一年已经够长了,两、三年下来,学生对拼音的依赖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他们原来对汉字的隔膜会越来越深。再说,汉字和拼音在一起纠缠那么久,学生究竟是认识拼音还是认识汉字呢?笔者曾经买过几套印刷精美的中国字卡片,结果都束之高阁。原因是这些所谓识字卡片里的汉字都是和拼音或者图画同时出现的。孩子不看拼音、图画就不认识这个字,那么为什么不把拼音或图画印在背面呢?我们实在是低估了孩子直接辨认汉字的能力。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学习书面语言最好的时期从三、四岁就开始了。

  那么,什么地方该用拼音呢?笔者认为应该为每课的生词标注拼音,让学生知道正确的读音。那位马校长“要等学生学了七、八百个汉字后再系统地讲拼音”的理论根据不足。七、八百个汉字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甲级汉字标准,海外中文学校一般要用最少三五年的时间才能教完。有的学校开办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学生学来学去还是那几十个字,要学完七、八百个汉字得等到哪年哪月?经验告诉我们,给孩子讲拼音最好的办法不是生搬硬套地从声母到韵母,从声调到规则,一遍遍死练,而是结合出现的词汇来讲,通过词汇来练,这样有的放矢,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人把海外中文教学生动地总结为八个字:“屡教屡败,屡败屡教”。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对现存事物的盲目跟随,因循守旧,没有好好想想海外中文教学的特点和符合海外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总之,笔者认为,拼音应该只出现在词汇表里,而不是在课文中;我们既不要无的放矢,也不能因噎废食。

相关文章:对外汉语教师—在美国如何教中文?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嫌侵权请联系处理

想了解更多教老外学中文的信息,可直接拨打:400-200-200

< 上一篇文章
对外汉语教师
想要体验玛瑞欧课程?立即咨询我们的课程顾问。